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Pecker's Home >> 文章频道 >> 业界新闻 >> 网络 >> 正文
  微软从OS向应用转型为时晚矣?         
微软从OS向应用转型为时晚矣?
[ 作者:文良    转贴自:赛迪网    点击数:241    更新时间:2014-4-8    文章录入:pecker
    近日有媒体发表消息称,在微软新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上任仅仅两个月以后,微软公司好像就一下子焕然一新了。微软现如今终于和过去告别,面向了新的未来。这无疑是件好事,但还需谨慎对待:这一切是否为时晚矣?
    据悉,上周二,在旧金山举行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公司推出了一个免费版Windows操作系统,这无疑是在微软前任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领导下是绝不可能发生的重大战略转折。而且仅仅在一天后,该公司又做出了更加不同寻常的一步,即开放了诸多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的源代码,与全世界共享基础代码。

    这件事看似小,但在微软的世界里,却意义非凡。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微软一直与日益壮大的开源运动保持距离,而且比任何一家大型科技公司表现得都明显,同时微软多年来也一直极力镇压开源运动。

    如果能想到微软最近面向苹果iPad推出的Office软件套装,就可以知道微软终于要准备为未来而战了。因为这是鲍尔默在任期间一直不愿意做的事情,要明白此举可能会影响到Windows平板电脑的销售额。纳德拉意识到,在当下的世界里,微软的运作方式必须要变得更像谷歌。在市场上强行推广昂贵的操作系统是行不通的。所以只有通过提供免费版的操作系统和免费的开发工具,才能在科技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之后,微软将通过出售其它产品,例如网络服务,在线广告,甚至是Office办公软件来创收。

    问题就在于,在出现了这么多失误后,微软这次还能否取得成功。在微软内部,多年来一直有声音呼吁采取大幅改革。不过正当微软在鲍尔默领导下犹豫不前时,从智能手机到云服务,像谷歌等这样的竞争对手就已经获得了新市场的控制权。前微软员工萨姆-拉姆基(Sam Ramji)也是呼吁改革人之一,尽管他对微软的全新面貌表示赞赏,但他并不确定微软还能否赢得未来。他在微软发布免费的操作系统和开发者工具后向媒体表示,“时过境迁,改革是否还来得及?”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鲍尔默这些年一直否认,但微软必须要采取这些措施,因为这至少能获得在新科技世界中对抗的机会。一个微软的Windows Azure云服务主架构师,马克·拉辛诺维奇(Mark Russinovich)相信,公司现在已经做好取得成功的准备。这一切始于免费版的Windows,其不仅仅面向智能手机,还面向下一个重大领域:可穿戴设备。

    由于操作系统的免费,微软可以更轻松地将其平台用到手机、数字眼镜等其他设备上。之后纳德拉和微软公司可以借此出售应用程序和在线服务。拉辛诺维奇周三在微软开发者大会上表示,“看看现在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这并不是整个体系的最底层。搭载操作系统的设备,并不是价值所在。而真正的价值是来自在操作系统上配备的东西。”

    确实如此。不过对于微软而言问题在于,谷歌和苹果已经几乎垄断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同时包括谷歌在内的多家竞争对手也已经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占得先机。如果微软能够早几年推出免费版的Windows,那么其面临的挑战远不会像现在这么严峻。

    同样,通过开源诸如.NET编程架构以及Visual Basic和C语言等这些开发者工具源代码后,开发者工具就能够被更多程序员使用。从理论上来讲,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程序员将会为Windows和其它的微软平台开发出更多的应用程序。作为开源软件,这些工具对于程序员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不仅仅免费,还因为它们的运作更易于理解。拉辛诺维奇表示,如果在像.NET这样的编程架构上开发应用程序遇到故障,就需要理解下架构的内部运作方式,这样才能找到故障所在。他解释称,“当架构开源后,你就会发现曾经遇到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与其他资深开发员的看法相同,拉姆基也认为,免费提供.NET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不过他也认同这一改革与提供免费版Windows一样可能为时晚矣。因为像Java等这样的编程工具已经开源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已经遍布整个编程世界。所以,看得出来.NET要想追赶上来还需很长时间。他表示,“因为涉及太多的外在因素,包括社区项目、口碑和商业产品等,因此对于已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主流技术是很难超越的。”

    换言之,即便.NET开源,可以免费在科技领域中广泛使用,也难以替代Java,因为其已经深深扎根于该领域许多地方。或者用更简单的语言表述:纳德拉是助微软成功的合适人选,但他本应该早上任几年。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Pecker's Home无关。登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和图片(或其他媒体形式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版权事宜,请通知master@peckerhome.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该信息。
  • 上一篇文章: 携程泄密事件探因 核心IT人员仅六、七名

  • 下一篇文章: 携程“出嫁”绯闻背后:百度大手笔O2O突围?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处理器架构消亡史[00140]
    通信恩仇,5G江湖[00281]
    官方辟谣扫码支付引爆加油…[00524]
    谷歌搭售是不是作恶?可以…[00285]
    你对Zigbee无线连接了解多…[00515]
     
     最新5篇推荐文章
    Pecker之家开通用于电子元…[02-13]
    印刷电路板图设计经验[04-04]
    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家庭网络…[03-23]
    利用USB控制器设计的Windo…[01-20]
    基于ARM920T微处理器的IDE…[01-20]
     
     相 关 文 章
    若WP系统真的兼容安卓应用…[00300]
    网景:曾经让微软感受到威…[00336]
    微软拟利用聚焦光线来充电…[00302]
    微软宣布.NET开发环境将开…[00323]
    微软开发ARM版Windows Ser…[00338]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