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盛典北京。10月10日,“2007 英特尔中国研究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在展示来自英特尔中国研发机构的 40 多项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的同时,还与来自政府、学术界的领导、知名学者和专家、合作伙伴、IT 相关人士,以及媒体记者等,分享了英特尔的创新机制和经验。这是继今年春天“2007 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之后,英特尔带给中国业界的又一次重要的科研和技术交流饕餮。
本届论坛以“源动创新,恒致千里”为主题,旨在与业界各方深入探讨企业研发机制、可持续性创新发展等全球关注话题,并共同分享创新方法、成功经验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感受由科技创新带来的激情体验和强劲动力。大会现场,英特尔公司企业技术事业部资深院士兼通信技术实验室总监康凯文(Kevin Kahn)博士、英特尔软件与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兼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汉博士、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江凌博士、以及其他产业同仁的研发高层等在论坛上分别发表了重要演讲。
在康凯文博士主题为《建造英特尔创新发动引擎》的演讲中,他提到:身为一家领先的技术公司,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始终走在市场的前面。然而企业必须拥有一套创新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具有可持续创新的能力。同时要想整体提高业界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创新机制和经验的分享尤为重要,这也正是英特尔中国研究论坛的宗旨所在。随后,康凯文博士详细介绍了英特尔历经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的一套创新机制,其包含了相辅相成的三方面:创新规划、技术转化和人才培养。
在创新规划方面,英特尔有一套独特的创新管理机制,即技术战略长期规划(简称 TSLRP),每年进行一次,主要针对未来五年之后的技术提出研究计划。TSLRP 首先是在公司内部大范围征集创意,然后由公司首席技术官为首的技术委员会评审,最后从众多创意中筛选出四到六个主题,成为本年度的技术战略长期规划项目。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保证了源源不绝的创意,为最终演变为未来的创新技术做好储备,更是大大激励了英特尔员工的创新精神。据悉,2007 年度公司就从征集的 500 个创意中形成五个研究主题,列为可进一步研究的 TSLRP 项目。
技术转化是指如何高效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是众所周知的困难环节,在产品开发周期图上这个环节一般都出现低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死亡谷”。在英特尔,为了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英特尔采用了“携手探路”(Joint Path-Finding)机制,即携手联合配置研究团队与产品团队的资源,共同组建成果转化团队,确定共同项目共同完成指标之后,探路确定产品方向,评估筛选各种技术与实现方案,并与相关产品路线图的某个阶段挂钩。大家所熟悉的英特尔 主动管理技术(Intel AMT)便是“携手探路”的成果之一。
人才培养是创新机制的基础。任何研究与开发都与人的智慧密不可分,在英特尔,技术人员有一套与管理人员平行的晋升阶梯,高级技术人员主导技术与业务管理。英特尔在高级人才方面有全球统一的培养机制,一方面,英特尔非常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为每个员工设立单独的个人职业规划;另一方面,英特尔也非常重视一线经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保证对初级研发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
在杜江凌博士《用研究把握技术未来》的演讲中,他认为:公司的研究机构要开发对未来有影响力的产品,不仅要从事高风险的科研工作,亦要与学术界保持密切合作,同时还要负责在产业界为公司的新技术营造和谐环境。
王文汉博士在主题为《引领创新,拓展未来》演讲中,全面介绍英特尔在中国研发的整体策略,最新软件项目介绍,还重点分享了英特尔与本地高校合作探索创新研发的模式以及培养本地人才的经验。
大会上,英特尔还展出了来自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ICRC)及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APRC)的最新研究成果共 40 余项,覆盖多核、万亿级计算、无线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了放在口袋里面的移动桌面系统,面向多核架构的网络性能仿真平台,新兴的万亿级计算应用,英特尔 软件网络,智能导航系统,无线互动电视,在线游戏……,所有这些研究项目都代表了未来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令与会者充分体验了科技创新的光彩与魅力。
源动创新,恒致千里。英特尔认为:创新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的计划,创新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作为科技创新的领跑者,英特尔不仅仅提供技术与产品,更要与业界分享成功创新的方法和经验,助力中国 IT 企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大发展,实现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