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Pecker's Home >> 文章频道 >> 电子技术 >> 电路设计 >> 正文
  开关稳压电源设计制作中PCB设计规范技术总结         
开关稳压电源设计制作中PCB设计规范技术总结
[ 作者:姚晓亮、刘春河、王庆恒    转贴自:今日电子    点击数:910    更新时间:2007-9-23    文章录入:pecker

    在电源设计与制作中,PCB的设计与制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任何开关电源设计中,PCB板的物理设计都是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设计方法不当,PCB可能会造成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PCB设计经验,尤其总结了电源设计制作的经验,以下针对各个步骤中所需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设计流程

    从原理图到PCB的设计流程为:建立元件参数→输入原理网表→设计参数设置→手工布局→手工布线→验证设计→复查→CAM输出。

图1  设计流程


电气安全要求

    相邻导线的间距必须能满足电气安全要求,最小间距至少要能适合承受的电压,而且为了便于操作和生产,间距要尽量地宽。在布线密度较低时,信号线的间距可适当地加大。对高、低电平悬殊的信号线则要尽可能地加大间距,一般为8mil。焊盘内孔边缘到印制板边的距离要大于1mm,这样可以避免加工时的焊盘缺损。当与焊盘连接的走线较细时,要将焊盘与走线之间的连接设计成水滴状,这样的好处是焊盘不容易起皮,而且走线与焊盘不易断开。


元器件布局

    元器件布局实践证明,即使电路原理图设计正确,印制电路板设计不当,也会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如果印制板两条细平行线靠得很近,则会造成信号波形的延迟,在传输线的终端形成反射噪声。因此,在设计印制电路板的时候,应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

    每一个开关电源都有四个电流回路:电源开关交流回路,输出整流交流回路,输入信号源电流回路,输出负载电流回路。输入回路通过一个近似直流的电流对输入电容充电,滤波电容主要起到一个宽带储能作用;类似地,输出滤波电容也用来储存来自输出整流器的高频能量,同时消除输出负载回路的直流能量。所以,输入及输出电流回路应只从滤波电容的接线端连接到电源;如果输入/输出回路和电源开关/整流回路之间的连接无法与电容的接线端直接相连,交流能量将经由输入或输出滤波电容而辐射到环境中去。电源开关交流回路和整流器的交流回路包含高幅梯形电流,这些电流中谐波成分很高,其频率远大于开关基频,峰值幅度可高达持续输入/输出直流电流幅度的5倍,过渡时间通常约为50ns。这两个回路最容易产生电磁干扰,因此必须在电源中其他印制线布线之前先布好这些交流回路。每个回路的滤波电容、电源开关或整流器、电感或变压器应彼此相邻地进行放置,使它们之间的电流路径尽可能短。建立开关电源布局的最佳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布局设计流程

    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时,要符合以下原则:

    ● PCB尺寸过大时,印制线条长,阻抗增加,抗噪能力下降,成本也增加;过小则散热不好,且邻近线条易受干扰。电路板的最佳形状为矩形,长宽比为3:2或4:3,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mm。

    ● 放置器件时要考虑以后的焊接,不要太密集。

    ● 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来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去耦电容则尽量靠近器件的VCC。

    ● 在高频下工作的电路,要考虑元器件之间的分布参数。一般电路应尽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这样,不但美观,而且装焊容易,易于批量生产。

    ● 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传输方向。

    ● 布局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布线的布通率,移动器件时注意飞线的连接,把有连线关系的器件放在一起。

    ● 尽可能地减小环路面积,以抑制开关电源的辐射干扰。


高频处理

    印制线的长度和宽度会影响其阻抗和感抗,进而影响频率响应。即使是通过直流信号的印制线也会从邻近的印制线耦合到射频信号并造成电路问题(甚至再次辐射出干扰信号)。因此应将所有通过交流电流的印制线设计得尽可能短而宽,这意味着必须将所有连接到印制线和其他电源线的元器件放置得很近。根据印制线路板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减少环路电阻。同时,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电流的方向一致,这样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接地是开关电源四个电流回路的底层支路,作为电路的公共参考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控制干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布局中应仔细考虑接地线的放置,将各种接地混合会造成电源工作不稳定。在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选择单点接地

    通常,滤波电容公共端应是其他的接地点耦合到大电流的交流地的唯一连接点,同一级电路的接地点应尽量靠近,并且本级电路的电源滤波电容也应接在该级接地点上。可采用一点接地,即将电源开关电流回路中的几个器件的地线都连到接地脚上,输出整流器电流回路的几个器件的地线接到相应的滤波电容的接地脚上,这样电源工作较稳定,不易自激。做不到单点时,在共地处接两个二极管或一小电阻,或接在比较集中的一块铜箔处就可以。

    2、尽量加粗接地线

    若接地线很细,接地电位则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变坏,因此要确保每一个大电流的接地端采用尽量短而宽的印制线,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如有可能,接地线的宽度应大于3mm,也可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
  

全局布线的考虑

    从焊接面看,元件的排列方位尽可能保持与原理图相一致,布线方向最好与电路图走线方向相一致。

    设计布线图时,走线尽量少拐弯,印刷弧上的线宽不要突变,导线拐角应≥90°,力求线条简单明了。

    印刷电路中不允许有交叉电路,对于可能交叉的线条,可以用“钻”、“绕”两种办法解决。即让某引线从别的电阻、电容、三极管脚下的空隙处“钻”过去,或从可能交叉的某条引线的一端“绕”过去。如果电路很复杂,为简化设计也允许用导线跨接,解决交叉电路问题。


检查与复查

    布线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检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一般检查线与线,线与元件焊盘,线与贯通孔,元件焊盘与贯通孔,贯通孔与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要求。电源线和地线的宽度是否合适,在PCB中是否还有能让地线加宽的地方。

    复查根据“PCB检查表”,内容包括设计规则,层定义、线宽、间距、焊盘、过孔设置,还要重点复查器件布局的合理性,电源、地线网络的走线,高速时钟网络的走线与屏蔽,去耦电容的摆放和连接等。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Pecker's Home无关。登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和图片(或其他媒体形式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版权事宜,请通知master@peckerhome.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该信息。
  • 上一篇文章: PCB设计基本概念

  • 下一篇文章: PCB布线技术---一个布线工程师谈PCB设计的经验!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处理器架构消亡史[00159]
    通信恩仇,5G江湖[00306]
    官方辟谣扫码支付引爆加油…[00545]
    谷歌搭售是不是作恶?可以…[00302]
    你对Zigbee无线连接了解多…[00532]
     
     最新5篇推荐文章
    Pecker之家开通用于电子元…[02-13]
    印刷电路板图设计经验[04-04]
    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家庭网络…[03-23]
    利用USB控制器设计的Windo…[01-20]
    基于ARM920T微处理器的IDE…[01-20]
     
     相 关 文 章
    复旦教授研发印制电路新工…[00295]
    罗杰斯推出RO4700JXR(TM)系…[00319]
    RS Components宣布为Googl…[00623]
    Protel99se PCB中利用CAM …[01504]
    PCB布线设计(六)[0118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