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万元起步,8年来,龙芯大约投资1亿元人民币
神州龙芯的名字,让人感受到一种民族情绪的外露。而它的产业化基地——龙芯梦兰更是如此。
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它坐落在常熟沙家浜风景区,一条小河从旁边缓缓流过。这处与中国经典革命样板戏关联着的场所,因为有了龙芯,似乎更加多了一重“革命”气质。
“这就是经典里的沙家浜。你记得那句台词吧,‘拢共才有十几个人, 七八条枪’。跟张总(张福新)刚来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形,现在有了100多人,也有了这座多功能的现代化产业基地。”6月22日,在该厂总部,龙芯媒介主管王飞对CBN记者说。
龙芯几日来正处于一场风波中。面对因买美普思(MIPS)授权而来的有关中国芯自主性的质疑,龙芯梦兰总经理、龙芯处理器核心研发骨干张福新,虽然温和从容,但内心也有一丝不平静。
龙芯身世一瞥
张福新是龙芯一号、二号最关键的研发骨干。他说,龙芯最初酝酿于2000年,由院士李国杰倡导、推动。那时,张刚进入中科所,跟随龙芯创始人胡伟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那时外界有很多质疑,做CPU毕竟难度很大。但胡老师还是在100万元基础上启动了该项目。”张福新说。
一年后,第一代原型芯片成功诞生。那时大家忽然觉得,有可能做出“更先进的”。中科院显然深受鼓舞,于是给了他们2000万元。
但这同样令它步入最艰难的研发阶段。不过还好,龙芯性能几乎以每15个月提高3倍的速度在跨越。
牵手美普思缘由
张福新说,在龙芯购买美普思授权一事上,公司确实遭遇了误解。
“对CPU研发来说,指令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张福新透露,当初曾考虑采用英特尔等处理器架构,但构建一个开放的产业,必须选择开放的架构,美普思的架构更为合理,之后不会在技术上受制于人。
这倒是事实。以威盛为例,这家台企当初曾借英特尔授权完成X86架构处理器布局,但之后一有起色,便招来了后者知识产权的指控。这种尴尬一度迫使其放弃CPU。
但龙芯为何不选ARM处理器架构呢?其商业模式与美普思几乎一样,且目前全球影响力更大。张福新表示,相对ARM,美普思架构的延展性更胜一筹。
那龙芯花了多少钱呢?消息人士说,大约500万美元。但张福新没有透露。不过,他对CBN记者表示,比一般处理器授权费用低很多。
消息人士更是独家透露,胡伟武“抄底”意识其实很强。去年危机来临时,他曾考虑收购美普思。CBN查询到,美普思确实正备受煎熬。去年第二季以来,其关键财务数字大幅下滑,第三季曾净亏1.085亿美元,之后宣布裁员15%。
去年12月中旬,美普思纳斯达克股价跌至历史最低,仅1.03美元,总市值仅4000多万美元。
“美普思更需要龙芯,如果龙芯能起来,依托中国,它也能跟英特尔、ARM继续斗争。”该人士说,此次授权披露后,美普思的心情比龙芯急切得多,其股价当天也是大涨。
龙芯持久战
正式牵手美普思,龙芯的“革命”之路,尤其是产业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功吗?
龙芯确实有了一些成功基础。以2008年为例,它完成了4核龙芯3号的流片,IP授权和出货达到10万规模,系统销售达到万套,在涉及国家安全方面也是稳步进展,已显示出批量出货的实力。
但是,龙芯还很弱小。胡伟武在《论龙芯的持久战》中坦承,目前龙芯产业化难题在于:企业规模偏小、盈利能力弱、产学研关系没完全理顺、定位需进一步摸索,产品比较单一。
龙芯起初在下游产业化上投下两颗棋子,即中科梦兰与中科龙梦。前者侧重研发,后者侧重生产与销售。
为适应市场要求,加上为融资铺垫,两家公司刚经历过改制、重组,归于一个新企业“龙芯梦兰”。扩股增资后,注册资金已由当初2000万元提高到1.5亿元。目前,龙芯梦兰产权由梦兰、中科院计算所、常熟市政府工业投资以及创业团队控制。
张福新坦承,这只是龙芯难题之一。龙芯是以小小的研究所力量支撑起来的,就像小马拉大车。
但龙芯合作阵营中,OEM的力量还十分微弱。惠普、联想、戴尔等巨头对它还有些谨慎。张福新表示,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过,记者现场发现,当天,有方正科技至少4位人士正在龙芯考察,双方或许达成合作。
而资本力量也正在走近龙芯。张福新透露,早有多家风投机构一直与龙芯接触,但由于龙芯的成长还要打一场“持久战”,他担心这类资金会影响龙芯的长远发展。
“当然,我们需要钱,但是5年前给钱也没用,我们只有产品,没有市场化能力,现在不一样了。”他说,从100万元起步,8年来,龙芯只投资大约1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司也不断与外界接触,不久前的改制、重组,更是为未来IPO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