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Pecker's Home >> 文章频道 >> 程序设计 >> 其他语言 >> 正文
  WAVE文件的格式简介         
WAVE文件的格式简介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佚名    点击数:3460    更新时间:2007-6-5    文章录入:pecker

    WAV文件格式是一种由微软和IBM联合开发的用于音频数字存储的标准,它采用RIFF文件格式结构,非常接近于AIFF和IFF格式。多媒体应用中使用了多种数据,包括位图、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外围设备控制信息等。RIFF为存储这些类型的数据提供了一种方法,RIFF文件所包含的数据类型由该文件的扩展名来标识,能以RIFF文件存储的数据包括:

    # 音频视频交错格式数据(.AVI)

    # 波形格式数据(.WAV)

    # 位图格式数据(.RDI)

    # MIDI格式数据(.RMI)

    # 调色板格式(.PAL)

    # 多媒体电影(.RMN)

    # 动画光标(.ANI)

    # 其它RIFF文件(.BND)

    RIFF是一种含有嵌套数据结构的二进制文件格式,每个数据结构都称为因一个chunk(块)。Chunk在RIFF文件中没有固定的位置,因而偏移量不能用于定位域值。一个块中的数据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流或其它组块(称为子块)等,每个RIFF块都具有如下结构:

typedef struct _Chunk

{

DWORD ChunkId; /*块标志*/

DWORD ChunkSize; /*块大小*/

BYTE ChunkData[ChunkSize]; /*块内容*/

} CHUNK;

    ChunkId由4个ASCII字符组成,用以识别块中所包含的数据。字符RIFF用于标识RIFF数据块,间隔空格在右面是不超过4个字符的ID。由于这种文件结构最初是由Microsoft和IBM为PC机所定义,RIFF文件是按照little-endian字节顺序写入的,而采用big-endian字节顺序的文件则用‘RIFX’作为标志。

    ChunkSize(块大小)是存储在ChunkData域中数据的长度,ChunkId与ChunkSize域的大小则不包括在该值内。

    ChunkData(块内容)中所包含的数据是以字(WORD)为单位排列的,如果数据长度是奇数,则在最后添加一个空(NULL)字节。

    子块(Subchunk)与块具有相同的结构。一个子块就是包含在其它块内部的一个块,只有RIFF文件块‘RIFF’和列表块‘List’才能含有子块,所有其它块仅能含有数据。一个RIFF文件就是一个RIFF块,文件中所有其它块和子块均包含在这个块中。

    WAV文件可以存储大量格式的数据,通常采用的音频编码方式是脉冲编码调制(PCM)。由于WAV格式源自Windows/Intel环境,因而采用Little-Endian字节顺序进行存储。

    图1为WAV文件的标准结构。WAV文件包括一个FMT和DATA子块,DATA包含音频数据大小和数据本身。

脉冲编码调制

    Claude E. Shannon于1948年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现代通信的基础。同年贝尔实验室的工程人员开发了PCM技术,虽然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但今天脉冲编码调制被视为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无损耗编码格式,音频在固定间隔内进行采集并量化为频带值,其它采用这种编码方法的应用包括电话和CD。PCM主要有三种方式:标准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和自适应DPCM。在标准PCM中,频带被量化为线性步长的频带,用于存储绝对量值。在DPCM中存储的是前后电流值之差,因而存储量减少了约25%。自适应DPCM改变了DPCM的量化步长,在给定的信造比(SNR)下可压缩更多的信息。

共同的执行过程

    在对WAV音频文件进行编解码过程中,最一致的地方包括采样点和采样帧的处理和转换。一个采样点的值代表了给定时间内的音频信号,一个采样帧由适当数量的采样点组成并能构成音频信号的多个通道。对于立体声信号一个采样帧有两个采样点,一个采样点对应一个声道。一个采样帧作为单一的单元传送到数/模转换器(DAC),以确保正确的信号能同时发送到各自的通道中。

WAVE音频格式的优缺点

    WAV音频格式的优点包括:简单的编/解码(几乎直接存储来自模/数转换器(ADC)的信号)、普遍的认同/支持以及无损耗存储。WAV格式的主要缺点是需要音频存储空间。对于小的存储限制或小带宽应用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WAV格式的另外一个潜在缺陷是在32位WAV文件中的2G限制,这种限制已在为SoundForge开发的W64格式中得到了改善。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Pecker's Home无关。登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和图片(或其他媒体形式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版权事宜,请通知master@peckerhome.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该信息。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处理器架构消亡史[00141]
    通信恩仇,5G江湖[00282]
    官方辟谣扫码支付引爆加油…[00525]
    谷歌搭售是不是作恶?可以…[00286]
    你对Zigbee无线连接了解多…[00516]
     
     最新5篇推荐文章
    Pecker之家开通用于电子元…[02-13]
    印刷电路板图设计经验[04-04]
    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家庭网络…[03-23]
    利用USB控制器设计的Windo…[01-20]
    基于ARM920T微处理器的IDE…[01-20]
     
     相 关 文 章
  • 无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