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Pecker's Home >> 文章频道 >> 业界新闻 >> 网络 >> 正文
  被微信绑架下的生活 大量用户失去兴趣         
被微信绑架下的生活 大量用户失去兴趣
[ 作者:佚名    转贴自:cnBeta.COM    点击数:248    更新时间:2014-5-8    文章录入:pecker
    沟通便利,却也加剧信息泛滥;分享快乐,却也增添过度曝光烦恼。就像硬币的两面,微信如日中天之时,用户的无奈也与日俱增。3年用户规模达6亿,尽管微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缔造社交平台的新时代,但不少日益疲惫的用户不得不问:“微信,我还能爱你多久?”

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在哪里

    “对我来说,微信的虚拟与真实已经没有界限,我算是深受其害!”北京白领魏康(化名)一年前经朋友介绍开始使用微信。起初,他把微信当做是生活的一剂“调味品”。然而,接下来的几个月,这个“调味品”却变了味。

    魏康身边的上司、同事都渐渐用微信取代短信。微信变相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也拉低了工作效率。“以前需要处理电话、邮件和短信,现在还得加个微信,而且是信息量惊人的微信。”仅一上午,他就需要抽出近一小时来回复、处理微信群和好友信息几十条。

    魏康拿出手机展示,十几分钟没刷新,他的几个群就有几百条未读信息。“如果领导在群里说点什么,自己没看见,那就耽误正事了。”

    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微信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晚上10点之后,领导还会布置任务,痛说革命家史;即便假日在外,同事也在讨论工作。如果不出声,你就out了。可以说,我已经被微信绑架了。”

    于是,“盯防微信”已经成为魏康每天从早到晚的大事。他说,自己的工作时间被拉长,生活乐趣被冲淡。无奈之下,他退出了部分聊天群,但还不得不坚守工作群组。

“朋友圈”还能刷出“存在感”吗

    近日,“90后”大学生小李在微信朋友圈留下一句,“我刷的不是朋友圈,而是存在感。但如今,存在感已不再,我也不必再刷,别了,朋友圈。”小李随后删除自己“朋友圈”的剩余内容。

    和小李一样,不少用户也渐渐对微信朋友圈失去兴趣。究其原因,用户增多带来的私密性减弱以及内容良莠不齐、有用信息减少等都让用户渐行渐远。在微信“朋友圈”,短短几语却能畅抒胸臆,并可指定“给谁看”“只看谁”,“朋友圈”俨然成了不少用户“说悄悄话”“吐槽”“抱怨”的私密空间。然而,随着微信用户规模几何状增长,现实社交圈已经与虚拟“朋友圈”高度重合。于是,不少用户发现,发什么、不发什么的“顾虑”越来越多。微信用户“lse琳琳”说:“发圈要顾忌朋友、同事、领导的想法感受,与其语带保留地发个虚伪感想,不如就此不发。”

    此外,微信“朋友圈”也渐成“广告软文”“心灵鸡汤”“盲目点赞”的聚集地,甚至不法分子也把朋友圈当做“行骗”的新渠道。网友“HX疯爱”说,朋友圈里有卖各种包包、衣服的!都被“刷屏”了。网友“老童在上海”更是具体列举了朋友圈中的大致套路:“大多数是转帖,养生、心灵鸡汤、每日大同小异的三餐、各种姿势的自拍及他们的日常起居、转载的人生感悟、情感抒发,并配着艳丽的图片,晒自拍、晒美食……”

    更有甚者,通过“集赞”换旅游、换服务、换产品等噱头来推广盈利。但“集赞”数量达到要求,服务需要兑现时,消费者却屡遭“跳票”。相关专家也强调,朋友圈需要得到监管,否则,如果仅靠“信任”来运行,它很可能成为诈骗孳生的温床。

微信,我还能爱你多久

    其实,早在今年二月份,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的“退群宣言”就曾引发关注,掀起“微信遭遇滑铁卢”的讨论。

    黄震写道:“微信已绑架了生活,已有微信群和信息量太多,每天无法读完和回复……我准备先退出几百个微信群,尝试在微信上闭关静修两月。刚刚退群手指都按麻了!”

    这引得很多人开始思考,微信到底还能走多远?有网友认为,微信进入瓶颈期,需要创新来增强用户黏性;也有网友分析,微信要突破,实在很难,因为这是微信的“结构性矛盾”所决定的。

    微信自媒体账号运营者熊锋琦分析,一般而言,用户会选择用自己的唯一一部终端注册一个微信号,往往和手机号高度关联。这就意味着,通过手机号能找到的“你”便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的“你”。这不同于QQ的匿名虚拟属性,也有别于隐身、离线等状态。“说白了,微信很大程度上是实际社交关系的延伸。”

    因此,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被要求谈谈工作、说说想法,或者被要求加入一个群组,你都无法拒绝,或羞于搪塞。难怪黄震教授特别指出:“强烈要求微信群邀请入群规则进行修改,拉入前须经本人同意。”显然,熟人群聊之间,恐怕难以做到“情况不妙,撒腿就跑”。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从以前的开心网、人人网到微博的发展历程来看,快速普及、深受欢迎的产品往往也面临着快速衰落的可能。这就要求微信团队不断思考和了解用户需求与体验反馈,并及时调整产品设计、服务,才能提升用户的黏性。

    张毅认为,现在还很难断言用户对微信的忠诚度会维持多久。不过,一些细小的调整,如“入群需征询本人意见”等改进,或许会重拾一部分消费者的信心。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Pecker's Home无关。登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和图片(或其他媒体形式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版权事宜,请通知master@peckerhome.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该信息。
  • 上一篇文章: 电子阅读器究竟能否彻底取代纸质书籍?

  • 下一篇文章: 加油站拨打手机安全吗?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处理器架构消亡史[00140]
    通信恩仇,5G江湖[00281]
    官方辟谣扫码支付引爆加油…[00524]
    谷歌搭售是不是作恶?可以…[00285]
    你对Zigbee无线连接了解多…[00515]
     
     最新5篇推荐文章
    Pecker之家开通用于电子元…[02-13]
    印刷电路板图设计经验[04-04]
    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家庭网络…[03-23]
    利用USB控制器设计的Windo…[01-20]
    基于ARM920T微处理器的IDE…[01-20]
     
     相 关 文 章
    微软小冰被封后续:双方谈…[00263]
    微信联手谷歌 通过谷歌账号…[00314]
    调查发现微信存在漏洞:都…[00243]
    微信可致个人信息泄露:北…[00280]
    工信部探讨OTT业务监管 安…[00268]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